千千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千小说网 > 投我以木桃 > 第23章 第 23 章

第23章 第 23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木桃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春游和秋游。今年是一三五年级春游,二四六年级秋游,学校尽量让每个年级的学生,在一个学年里各经历一次,留下共同的回忆。

这也得益于近些年的旅游农业,青山镇这一片都慢慢发展起来了,人们手头宽裕,学校也才好安排这些活动。

转眼到了春游的时候,木桃早早备好零食和水果,天气渐渐热起来,秦良驹给木桃戴上遮阳帽,又叮嘱他多喝点水,路上有什么事情记得告诉同行的老师,他都打点好了。

“爸爸,你放心,我都记住了,你在家里好好的。”

“哎,我保证好好的。”秦良驹笑着说。

听到这句话,木桃背上书包放心地去学校集合了。

秦良驹目送着他,等孩子走远了控制着电动轮椅往饭店驶去。

虽说不想给木桃招来异样的眼光,但每一天他都会送木桃出门,看着他走远了才回家。

今天张书记要来开会,他们也好久没见了,想着聚一聚,顺便问一下情况。

最近秦良驹也没闲着,把在姚河县的门面和房子清点了一遍。

也是运气好,过去这地儿穷得叮当响,年轻人挤破头往外跑。

可这些年风水轮流转,县里走出去一个大老板,现在回馈家乡,带着一帮兄弟回来砸钱建厂子。

县里领导眼睛亮得很,立马划出城西那片荒地搞开发,还学大城市那套"筑巢引凤"——科技园盖得比春笋冒得还快,人才公寓白墙蓝玻璃亮堂堂的。

他那个门面,早些年买在城郊接合部,连出租车司机都嫌偏。

谁成想对面荒地"噌"地冒出个产业园,现在他的门面前头天天堵着送货的卡车,店家闭着眼挣钱。

租他门面的人乐得合不拢嘴,看老板住在村里,以为是个好拿捏的,多次提出要买下他的门面。

秦良驹虽然住在乡下,但也不是傻的,明着和店家说要是合作不愉快,他也可以租给别人,至此店家才不再提。

而他之前买的两套房子,一套在城乡客运站附近,一套在医院附近,他当初选这些地方的房子,想的就是以后老了,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也能方便点。

这些年过去,户型也过时了,租客换了一茬又一茬,医院附近的房子,医生、护士租的比较多,倒是不愁。

可是原先的城乡客运站已停运,新站离那里有段距离,那地方的房子却不如以前好租出价来。

秦良驹刚回老家的时候颓废过一段时间,再怎么努力也恢复不到健康时的样子。

这些年有了孩子,生活有了希望,每日服药,积极做复健,再疼也挨过去了,肌肉没有萎缩,偶尔阴雨天也会盯着自己轻微水肿的小腿皱眉,但一想到木桃他就充满了动力。

张书记虽说两袖清风,但消息可灵通,认识不少人,而且又是大学毕业,有文化,还能在村里吃得开,有手段,只是他无心名利,不然早就往上升了。

张书记见秦良驹是为了化缘,村里面又有一些活动,而秦良驹见张书记则是为了木桃的学业。

外面发展这么快,秦良驹想着把木桃转到县里面去,他那套房子租不出价格,不如就自己住了。

秦良驹想问问张书记,知不知道哪所学校比较好,转过去需不需要什么条件?

张书记听了秦良驹的想法,告诉他:“原来客运站附近的房子住倒是可以住,可是学区不够好。那城边边上的学校估计还不如这青山镇上的学校。城里的学校好,但不代表每一所学校都是好的,良莠不齐。”

“你把孩子转过去,本是为了他好,要是去到一所生源比较差的学校,那可真是得不偿失。”

“如果手头上的钱够买一套房子的话,就去最好的学区那儿买一套,如果不够的话,可以把原车站附近的那套房子卖了,凑钱买一套,反正那地折腾不出什么来,不过,我猜你是够的。”

“有了学区房还得迁户口,房子买了还要装修,住进去至少半年,木桃现在三年级,学期中断去读不太好,我建议你等五年级去。”

“医院那套留着出租比较合适,地段好,也不愁客源。”

听到要迁户口秦良驹有些犹豫,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动过迁户口的念头,他的根在这儿。

人总是想着落叶归根,老了,他也还是要回到这儿的。

张书记又和他分析了县里主城区一些公立学校的情况,劝秦良驹不能单看学校是不是最好的,也得看周围的环境。

机关学校享有政策倾斜,教育资源集中,不过那些学生非富即贵。

他之前就听说过,有几个孩子被欺负得很惨。

秦良驹在这小地方还能说得上话,让木桃在学校里过得很滋润,可是他这些财产放到县城里可就不算什么了。

有些时候,不是人找事,而是事找人。

又对秦良驹说:“如果你想让木桃转学的话,确实小学就转比较好,不要想着等孩子大了再去。其实早一点去,和那边的孩子早一点相处会更好。”

“到时候升学,身边的同学大都都认识的,也能说得上话,有玩伴,心理上的落差会小一点,如果等到初中再转过去,大部分同学都不认识,很容易出现排外的情况。”

秦良驹知道张书记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,他的担忧不无道理。

“好的,我明白了,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。”

“嗨,这有什么?这么多年的老伙计了,你也帮了我不少忙,木桃这孩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,去年我家老大考上大学,你给包了那么大一个红包,不是一家也亲如一家了。”

两人相谈甚欢。

回去之后,秦良驹犹豫不决,和梅香聊起这件事儿,梅香给他出了个主意。

说:“这几年我送孩子去上学,与其他的家长也有过沟通,现在不仅仅公立学校好,私立学校也挺好的,你要是担心户口的问题,不如给木桃转到私立学校去。”

“那私立学校就和公立学校不一样了,活动也多一些,你本来也就不求木头出人头地。你多打听打听,找个口碑好的私立学校,学生们家庭条件相差不多,就不存在怕得罪人的事儿了。”

“不过我倒是觉得去哪儿都差不多,关键是陪在孩子身边,给他养成一个好习惯。但去城里有一点好,那边物质条件好,老师也多,什么艺术班啊,课外辅导啊,这些机构也正规一些。”

秦良驹听了直点头,“是啊,城里和乡镇的差距越来越大,学校也留不住人了,青山镇的老师们隔几年就往城里面调,木桃都换了三个老师了。”

“可不是,还有,你要是担心木桃去了跟不上,可以去请那些公立学校退休的老教师给他补习呀,他们的水平可不差,木桃又不是那不懂事儿的。”

梅香的话很有道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