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千小说网 > 种田之家有小夫郎 > 第4章 好友私话

第4章 好友私话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这日刚吃过早食,杨晓便来找苏宁玩耍,进了院子没看见苏宁,就喊了一声:“宁哥儿,我来啦。”

苏宁听见声音回了一句:“快进屋来”

杨晓听见声音从西厢房传过来的,就进了西厢房。

“宁哥儿,你在做冬衣啊?我今年没做冬衣了,要做喜服呢,没有空闲做冬衣,孙澈说了,成婚后带我去镇上买成衣呢。”

苏宁看他脸上神色高兴,便跟着说:“那挺好的啊,你就专心做你的喜服,不用点灯熬夜做冬衣了。快坐着歇歇,桌上有云片糕,自己拿着吃。”

杨晓在桌边坐下,拿起云片糕吃,又从怀中拿出来两双鞋样子,同苏宁说:“我姑姑从县城回来,给我们带了好些刺绣的时髦花样,还有没见过的鞋样子,我想着拿过来同你一起做,也给你看看呢。”

杨晓的姑姑杨妍嫁去了县城的一个商户家,在县城开了好几个铺子。

苏宁停下手中的活儿,拿过去看了一眼,是一副鱼游莲池的花样子,确实好看,是在镇上的成衣铺子里都没见过的花样,问杨晓:“这花样真好看,你准备用来做喜鞋吗?”

“喜鞋的花样有的呢,我选了一副并蒂缠枝莲的花样,我裁两件婚服,不大来得及,就请我嫂子帮忙制喜鞋了。我嫂子以前在家的时候手艺就很好,在她们村都是有名儿的,嫁给我哥以后,我的手艺都是和她学的。”

杨晓上头一个姐姐,一个哥哥,姐姐杨晚嫁去了另一个镇子,哥哥杨曜娶的媳妇是大山村的姑娘吴秋。

父亲杨大鸣和蔼可亲,母亲余婉善解人意,家里面一片和睦,一家人性子都很良善,所以才养出来杨晓这样天真烂漫的性子。

“宁哥儿,你听说了吗?村长家的静哥儿回家来了,说是在夫家被打了,受不了了就跑回家来,让村长做主要去和离呢。”他脸上一副八卦的神色。

苏宁记得村长家的静哥儿,比他们要大上几岁,在家的时候会带着苏宁一同玩耍。

五年前嫁去了鱼塘村的姚童生家里,当时家里不同意他嫁给姚渚成,因为这个人为人高傲,很瞧不起地里刨食的庄户人家,明明自己也是家里种地供养出的童生。

但静哥儿死活要嫁给姚渚成,家里拦不住,后来就遂了他的心意,不过杨静嫁过去以后很少回娘家,因为姚童生不许。

苏宁问他:“你怎么知道的?静哥儿昨日才回来罢,看着人就是瘦了一点,没什么不妥,也没听说有什么事情啊。”

杨晓一脸神秘的靠过来:“那个姚童生家就离孙澈家不多远,昨日孙澈送糖糕过来给我,他弟弟溪哥儿也一同来的,他告诉我的。”

“说是静哥儿在家里老是被打,有时候打的晚上都不敢回家呢,可怜见的。静哥儿在家的时候日子多舒坦啊,上门求娶的人都快把门槛踏破了,怎知最后选了这么一个人。”杨晓摇了摇头,脸上一片唏嘘。

“溪哥儿还说了,静哥儿生了老二明小子以后,月子里就被婆婆喊下田插秧了,后来伤了身子,再没有怀过。姚童生不是一直没考上秀才吗?他那婆婆就怪他勾了姚童生的心,在家里可着劲儿磋磨他。”

“大冬天的让他去河里洗衣服,那手都冻得黑紫了,姚童生是从来不下地的,他公公婆婆借口说年纪大了,一样重活儿不做的,家里家外一应事情都是静哥儿一个人做,农忙时节别家都是一家人下地的,他们家就静哥儿一个。”

“我记着姚童生不是有个哥哥吗?一家人种地供他读书的,怎么会只有静哥儿一个人下地。”

“是有个哥哥的,因着姚童生一直没考上秀才,他嫂子不愿意再供他了,就闹着要分家,明小子尚未出生就分了家,所以静哥儿才在月子里就被婆婆赶下了田。”

苏宁听的心里不是滋味,以前静哥儿在家的时候,时不时都会带点好吃的给苏宁,也会带苏宁同他的朋友们一起玩,是很好的一个人。

苏宁心里想着静哥儿在家的时候是那么要强的性子,很有主见,不明白怎么嫁过去以后会被磋磨成这个样子。

“静哥儿性子一向要强,在家里的时候就极有主见,最是吃不得亏的人,怎么会任那姚家这样对待他呢?”

“就是说呢,以前静哥儿在家的时候,咱们村的哥儿哪个不是上赶着和他交好啊,有哥儿的人家都是让自家哥儿把他当作表率,学着点他。”

杨晓点点头,心里想的和苏宁一样。

“我也问了溪哥儿的,溪哥儿说静哥儿生了老大晟小子以后,姚童生就开始打他了,如果他反抗的话,姚童生就打儿子,没几次后,静哥儿就不反抗了,由着他打。”

“毕竟虎毒还不食子呢,姚童生连自己的儿子都能动手打,而且那时候晟小子才多大点。他能狠心下手,静哥儿是肯定受不了儿子被打的。”

两个人说着话,苏宁手上也没停,给爷爷做的一件立领对襟直袖短袄,一件圆领对襟琵琶袖短袄,两件袄都已经缝好了,苏宁正在上面绣祥云仙鹤的图案。

听着杨晓继续说:“这次是因着姚童生为了巴结县城里一个有钱人家,说是给他出科举的钱,让他把明小子送去养呢!”

“那静哥儿怎么可能同意,在家里就和姚童生打起来了,静哥儿提着菜刀要砍姚童生呢,姚童生害怕的往外跑,村里人看见了去请了村长,村长又叫了族长,才把事情压下去。”

“不过静哥儿应是没有办法了,才跑回家来,要村长带着人去同姚童生和离呢。今天早上我见村长叫了族中几个族老上他家去了,不知是要怎么解决。”

苏宁心里叹气,希望静哥儿这个事能有个好结果,“对了,孙澈家那边什么时候来下聘?”

“商量了说后天来,宁哥儿你也过去玩吧!”

“你们到时候肯定忙,我就不去了。”

下聘的时候都是家里亲戚到场,苏宁不好过去,杨晓也知道他想的是这个,便说,“好吧。”

两人说了一会儿,杨晓看了看时辰,已是巳时了,便和苏宁说了要回家去,说是最近家里事情太多,要准备他的婚事,不敢出来顽太久,苏宁也就没留他。

杨晓走了以后,苏宁边坐着刺绣边想,要找一个郎君不难,难的是找一个好郎君。遇到了像姚童生这样的郎君,便是学富五车,但性子恶劣,也没有好日子过。

手中刺绣快收尾了,苏宁便想着一会儿做完,要去地里看看,秋收后地里的玉米茬只挖了一半,要去把剩下的一半挖了,顺便把地平整了。

因着自家地很少,苏宁平时做农活并不是很着急。

快到午时了,苏宁简单吃了午饭就下地去了,他们家就爷爷和他两个人,种的地不多,就两亩水田一亩旱地,地里的出息除了缴纳赋税的,也尽够爷孙两个吃了。

去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婶儿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聊天,说的就是静哥儿的事。

“静哥儿可怜啊,早上族老们去村长家了,我家那口子也跟着老爷子去了,听说静哥儿在家被他那婆婆磋磨的不成样子,人都瘦的快脱相了。”

“可不是嘛,昨儿我也在这儿绣鞋垫呢,看见静哥儿进的村,他还和我打招呼了呢,不过人看着像是风都能吹倒,脸上也没有血色。”

“要我说,这是他自找的,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给那个姚童生,成婚几年也不见回娘家几次,这是该的。”

说话刻薄的这个是余婶子,以前他家大儿子也是想娶静哥儿的,不过静哥儿瞧不上她儿子,一个流连在镇上堵馆的混子。现在瞧着静哥儿受难了,她就忍不住出言讽刺。

一群人看到宁哥儿过来,纷纷开口招呼:“宁哥儿这是下地去啊?苏老大夫在家吗?”

苏宁笑着答:“爷爷今日在镇上坐馆,要未时末才回来,婶儿是有什么事吗?”

“也没什么事,我孙子这两天有点胀气,吃东西也少了,想着去找苏老大夫拿点儿消食丸给他吃呢。”

“婶儿明日来家吧,明日爷爷不去馆里,得空在家的。”说话的婶子应了一声是,苏宁便往前走了。

待苏宁走了以后,那个余婶子又说:“宁哥儿今年也十七了吧,听说上门说媒的人也多,但是他都没答应,想来是眼光太高,瞧不上咱们庄户人家呢,再留就成老哥儿了,也不怕以后没人要。”

脸上带着一副看笑话的神情,周围人听了她的话翻了翻白眼,这个余翠花真是见不得别人好。

“人家宁哥儿跟着苏老大夫读书学字,又会采草药,又会下地种田,人勤快的很,怎么会没人要?”

“就是,余翠花你积点儿口德吧,别到时要求到苏老大夫头上去,到时候看人家搭不搭理你。”

看大家都不附和她,还都在指着她数落,余翠花斜了一眼,自讨没趣的走了。

苏宁到了地里,开始挖剩下的一半玉米茬,现在的土地还是松软的,挖起来也不费劲,没一会儿就挖完了。

地里还长了一些野蒜,苏宁扯了一把,准备拿回去炒腊肉,接着他把挖出来的玉米茬堆放在一起,拿火折子引火,就在地里烧了,烧完的草木灰还能肥地。

看看天色,爷爷快回来了,苏宁也提着锄头,拿着野蒜准备回家去了。

路上没遇到什么人,现在是晚饭时间,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飘起了青烟,开始做晚饭了,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儿也尽数归家了。

到家以后苏宁先打井水把野蒜洗了,然后往厨房走,把火烧起来,先舀一碗精米在锅里煮上。

然后转身切了一截挂在灶台旁的墙上的腊肉,在砧板上切成薄片,然后把洗好的野蒜切成小段备用,再打两个鸡蛋搅拌好放灶台上。

揭开锅盖,米饭已经煮好了,苏宁用一个瓷盆将米饭盛出来,把锅底剩的一圈锅巴铲起来,黄灿灿的锅巴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。

接着倒油烧热,准备炒腊肉,待油温七成热下姜蒜炒香,然后再放入切好的腊肉,自家熏制的腊肉,因熏的时候加了果皮及松柏枝,木质的清香融进了腊肉里,炒起来便有一种独特的香味,待翻炒过后,加入切好的野蒜段,腊肉的香味就出来了。

刚把腊肉盛出来,就听见了爷爷的声音:“宁哥儿,今天炒了腊肉吗,好香啊!”

苏宁往厨房门口走了一步,伸头出去说:“爷爷回来了?今天去地里时采了一些野蒜,和着腊肉炒了,还有一个菜,马上就吃饭了。”

苏俞林往药房去了,今天在馆里买了一些他药房里缺的药回来,边走边说:“不着急,你慢慢弄,我去药房放东西。”

苏宁就转回灶台边继续炒菜了,把打好的鸡蛋简单炒了,放了一把野蒜,又煮了一个素菜汤,便把饭菜往堂屋端,准备吃饭。

苏俞林从药房出来,看见苏宁端着菜进堂屋了,就走进厨房把碗筷拿上进堂屋。

爷孙俩坐下开始吃饭,苏宁开口说:“下午在村口遇见林婶儿了,说是孙子这两天有点胀气,吃饭也吃不好,要找您拿消食丸。”

“以后我不在,就让他们来找你,这些药家里都有的。”苏俞林一边说一边吃。

吃完晚饭后苏宁照例去厨房洗碗,苏俞林则回房去写脉案去了。

今天在善济堂坐馆遇到了一个有点特殊的病例,他要翻一下医书看看。

苏宁洗完碗端着油灯出了厨房,看见东厢房亮起灯了,知道爷爷大概是写脉案去了,爷爷一直有这个习惯,若是接诊了不常见的病例,回家便写在自己的看诊记录里。

苏宁进了西厢房,把白天做好的两件棉袄拿上,往东厢房去,敲了敲门:“爷爷,我进来了。”

苏俞林应了一声,苏宁便推门进去了:“爷爷,马上要入冬了,我给您做了两件新棉袄,您试试,有不合适的地方,我再改改。”

“怎么又做新棉袄了?前年才做的,还能穿呢,你有点儿钱就好好攒着,不要浪费在老头子我身上。”

苏俞林嘴上是这样说,但心里是很高兴的,面上也带着笑意。

“前年做的料子洗旧了,我就裁来做了里夹,爷爷我放床上了,您试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明天跟我说。”

苏宁把衣服放在床上,又叮嘱了一下让苏俞林早点休息,油灯下写字时间久了对眼睛不好,苏俞林答应了,苏宁便回西厢房了。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